有一天晚上我們參加了親子教育線上講座,主題是《教孩子学会感恩和珍惜 - 免孩子变得冷漠任性和叛逆!》。然後,我和鍵哥就發現講者的教育理念和我們不符。聽完演講,還要向孩子們”糾正”成我們的價值觀。
像是講者把「送父母去安養院」視為不孝。其實,我覺得安養院裡有醫生待命,有專人供餐等等,對於長輩來說未必不是不好的去處,端看子女在送去之後是否還是維持探視,或是不管不問的態度來決定。
如果家裡能請一個信得過的看護或是傭人,當然住在家裡很好。但若是家裡沒有人可以照顧,那在安養院裡不用擔心發生突發事件,豈不是更好?其實好多年以前就看過文章說國外流行一種老人社區,社區裡有常駐的醫護,也會定期巡視各家老人。長者在還在行動自如,自理能力良好的時候就住進去,和鄰居交上朋友,對他們來說只是搬家,而不是進安養院,等到年老需要專人協助時,就還是維持著「住在自己家裡」的自在與安適。
講者也拿歌曲「酒矸倘賣無」的歌詞內容來說小孩長大後自顧自地去外地發展,成名後舉世聞名,但拉拔他長大的爸爸卻過世了,後悔沒有留在爸爸身邊。這個……無言。
小孩不是家長的附屬品,有他們自己的人生。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心肝寶貝可以展翅高飛追求夢想,如果把小孩強留在身邊,豈不自私。我們也都會跟孩子們說等他們18歲出門上大學,之後就業,結婚生子,可能會住在不同的城市或國家,要記得有空時帶小孩(就是我們的孫子女)回來看我們,這樣就好了。這也就是為何我們把握現在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,這些都是感情儲蓄,等小孩長大後離家,我們的心都還是連在一起。
最近也進行了一些深度的親子對話,是關於看到一些新聞報導有生理缺陷的小朋友。有些可能是生出來就已有疾病,有些是後天才發生的病症,不管怎樣,對該孩子跟父母都是很大的考驗。
我們跟孩子說,若是在孕期檢查的時候就已知未來生病的可能性很高,這時應該審慎思考是否要繼續懷孕,因為生下來不僅對該小朋友是很大的挑戰,對家庭也是負擔,可能家庭,夫妻會因為照顧該小孩而爭吵甚至破碎。在決定終止懷孕時是很大的決定,但是以長遠看,終止懷孕雖然捨不得,但最可能是最好的決定。不過很多家長可能會想拚一拚或是覺得那是自己的孩子,但是我反而覺得對該孩子來說,未來要面對的學習難度,各方面的眼光,我會更捨不得。
也講到了一些身體上的缺陷,像是孕期超音波檢查都好,但生下來卻少了一隻手指頭,或是後天像是因為意外,而失去了手臂之類的。都覺得能早期預防是最好,但是若發生了,該如何以醫療行為來進行最好的幫助,用正面的態度來面對,同時,看到有人有缺陷,也該以同理對待。
孩子們平時吵鬧,互相抱怨對方的不是,但仔細想想,大家都健康,不就是最該珍惜感恩的事嗎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